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投稿

新浪山东独家对话《山师学者》:原山东师范大学校长陈龙飞

2017-01-25 22:25:50 来源:新浪网 作者:王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U10485P1333DT20170103163133.jpg

 

 

      “作为教师,就一定要以德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这是学生们最常从陈龙飞先生口中听到的话,也是陈龙飞先生多年来一直践行着的教书育人准则。

        陈龙飞,1933年11月生,福建漳平市人,自1952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并于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以来,已经在山东师范大学度过了六十余年的时光。在校任教期间,陈龙飞历任地理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于1999年退休。陈龙飞先生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工作,专长人文地理学,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性论著有《延伸小清河与京杭运河沟通的设想及其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意义》、《人地关系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省》、《山东省经济地理》、《中国人口·山东分册》等,在地理学研究方面,对齐鲁大地倾注了多年的心血,并在很多方面有着系统而独到的见解。
        几十年的岁月,令陈龙飞对山东师范大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路一楼都非常的熟悉,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直强调,自己能有今天,都是山师对自己教育和培养的结果。
        新浪山东《山师学者》栏目将带您走进山东师范大学,独家对话陈龙飞先生,一同领略这位学者的别样风采。
     
        新浪山东:1956年7月,您从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您与山东师范大学有着六十余年的不解之缘。在这超过一甲子的时光中,有没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陈龙飞:我是福建人,1952年在龙岩一中毕业,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高中毕业生。龙岩一中是一个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校风很好,师资队伍很强。我在那里受到了熏陶,学会了做人。这为我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1952年是全国解放后第一次全国统招,我正好赶上这个机会,参加了高考。当时是全国统一调配志愿,我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学院地理系。
       从福建到济南,我整整走了五六天的时间。后来到了山东师范学院,这是山东师范学院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到这里上学四年、工作半年之后,四年半才回老家,回老家结婚。这四年半,一出来就四年半回不了家,一是交通不便,二是没钱。结婚以后就是在山师过了16年单身生活,每一两年回家一次探亲或者是家属来这里探亲。吃食堂、住集体宿舍。从那里开始,到1999年退休,我整整在山师工作了43年的时间。我1952年来的时候,还是在经五路纬九路的一个破平房里头上课。1953年在千佛山校区建校,我们还参加过这里的建校劳动,到现在我已经在山师待了64年的时间。所以我对千佛山校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路一楼都非常的熟悉,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有今天,应该说是山师对我教育和培养。作为一个老山师人,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山东师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山师1950年建校的时候,就有一大批非常好的、水平非常高的教师。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大学又有一部分学科、设备、图书合并到山师来,更加壮大了山师的建校的规模,提升了教师的水平。包括解放前的复旦大学的校长、华东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还有原齐鲁大学的一些知名的教授到山师,这都极大的补充了山师的师资水平。
       我在山师60多年的经历,从最基层做起,1956年毕业留校,1960年晋升为讲师,1964年担任系教学秘书。1973年经过文化大革命停课停招以后,地理系开始招生,那个时候学校任命我为系副主任。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我担任地理系主任,1984年底我到学校担任副校长,1990年到1995年我担任学校的校长。整个在山师这60多年就走过这么一个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系秘书到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的历程。所以我刚才说,我说我是山东师大把我培养起来的,我有今天是山师大培养、教育成长起来的。
       1985年,我担任副校长的第一年,分管科研、人事、产业开发、师资培训等等。那个时候刚刚计划经济,国家比较开放一点,学校可以搞开发、可以搞产业。学校党委叫我分管学校产业开发,我带着产业办的同志到胜利油田去,胜利油田有我们的学生,我和胜利油田教育学院,当时胜利油田在东营市里有一个教育学院。我就和和东营教育学院谈,我说山师和你们对口,我们学校帮你学校师资队伍培训,你如果缺教师,山师可以派教师来给你讲课,你的教师也可以到我们山师来进修,我们可以捐献给你们一部分图书,两个学校可以合作交流,我帮你把教育学院办好。这样和胜利油田领导谈,多次谈判,我带着产业办跑了好几趟,终于把这个合同签下来了。山师和它做为合作学校,就培训教师、派教师上课,他们的教师到我们这里进修,我们给他提供一些设备和图书。项目总经费是172万,分两次给我们汇到山师。当时的172万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我们的工资不到100块钱一个月,172万我觉着这个得相当现在四五千万。管梅谷校长,当时他是校长我是副校长,他曾经这么说,老陈你这个项目做得很好啊。这是一段小节,也不是说对学校什么贡献。我就说我做事的时候,叫我分管什么事我把它办好,为学校发展做点工作。
        山师在改革开放以前,它是完全一个师范性质的大学,担负着培养中学教师的这样一个任务。做为一个师范院校,它是培养人的地方。做为教师,必须是爱国爱党、爱校,必须是有道德、为人师表、以德育人、大度包容。山师的校训和校风,实际上就是山师大的一个精神的结晶或体现,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理解的山师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以德育人、崇尚道德、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术自由、追求创新。山师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内涵,它培养出了大批的学生走上社会,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我们做为山师人值得骄傲和感到自豪的。办好一所大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创新。学校要更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
       我在学校任职期间,我觉的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最让我值得回味的主要有这么几件事。
       首先我在学校任职期间,我提议并获得学校同意,成立了地理研究所。在地理研究所的同志们的努力下,创办了一个期刊,叫《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而且把这个刊物的编辑部,设在省属的学校里头,这是少有的。当然大量的工作是地理所的同志们做的。但是在那一年,1991年,我跟随地理所的同志,跑了三趟北京,找了科技部的领导邓楠,就是邓小平的女儿,通过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科技部的同意,并且通过邓楠去请邓小平同志,给题写的刊名。这是我值得回味的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是,改革开放以后我担任了好几届的山东地理协会的理事长和山东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我快退休以前,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一致提议我担任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这是个全国性的,它全名叫中国教育协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实际上就是集中了全国所有拥有地理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的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来研究改革地理教学方面的工作,我担任了一届理事长,这也是少有的。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我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工作永远在路上的一件工作?我是1995年从校长的职位退下来,1994年以前,山东师范大学教师里头只有8、9个博士、2个博士生导师,一个是我们管梅谷校长,一个是历史系的刘祚昌老师。我当时在学校的时候就觉得,山师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点大学,博士生太少,博士生导师也太少,山师也没有博士点。1994年我们出台的一整套的引进博士生的政策,包括给家属子女、给家属安排工作,给子女解决上学问题;给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给一套住房,给免费安电话等等。那一年我们引进了9个博士。在我最后主持一届职称评审,当时进来的几个博士生,他们申请副教授,到了评审委员会上通过审查材料,我觉的有几个博士生确实非常优秀,在读博士期间就发表了好几篇高水平的文章。我想这些年轻的博士,就其发表的文章的水平来讲,有的已经超过了我们学校的教授、副教授的水平,因此在职称评审委员会上我提议要破格把这些优秀的博士生提为教授。我几乎是说服了所有评委,把优秀的年轻的博士生破格提为教授,这样通过投票,提了5个博士生成为正教授,报到省里了,也获得通过。这五位博士生现在做的都非常出色、非常优秀,有两个到山大去了,都是山大的泰山学者、二级教授,有一个到清华去了,还有一个在山师、一个在曲师。
       还有一点我要说的,我是1999年3月份退休的,已经超过了65岁了,在我还没有退休以前,1998年,我去参加筹办民办学校,山东英才学院,我是第一个省重点大学校长,还没有办理退休去参加筹办民办高校。当时啥也没有,既没人也没钱,也没有学生,只有教育厅的一份文件,就是同意筹办山东英才专修学院的文件。他们主持筹办的人来请我去参加,一块做这项工作,筹办学校。我当时犹豫了很长时间,结果在他们强烈的要求下我同意了。但是我当时确实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有些老师和领导,包括山东省有知道我的、了解我的,都觉得你作为山师大的校长,你去参加筹办民办学校,给你一个常务副院长,你值当的吗?你求的是什么?你家里钱不够用吗?你想图拿一份工资吗?我心里压力很大。但是我有一个信念,我觉的我在山师走过几十年的历程,也做过管理工作,我想试试看我帮着筹办一个民办高校,通过我努力,通过我这一生所积累的这些教学和管理的经验,试试看我能不能办好。因为我考察过国外的高校,包括美国的好多高校,美国两三千所大学,前五十名的大学,有民办的也有公办的,但是从第一名到第十九名,全是民办的,包括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等这些大学,前十九名都是民办大学。我的想法就是我们国家这个13亿人口,受大学教育的人很少。在1999年扩招以前几乎是20个高中毕业生中选1个。要靠国家投入,所有的大学都是公办的,是不可行的。必须有社会的力量投入,利用社会资源来办大学、办民办大学,公办民办,两条腿一块走。所以我决心去做,我可以试试。我什么也不图,我就想利用我在高校的多年的经历或是管理经验,试一试通过我的努力来为中国民办大学。我相信西方民办大学能办好,在我们国家民办大学也一定能够办好。这是我当时的原话,现在值得欣慰的是,我在英才学院的前后八年,1998年去到2006年退出来,我早出晚归,中午带饭,睡学生的双人床,中午在那里休息,吃食堂,有时候中午自己带饭,这样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开始是自学助考、助学自考到自己能够颁发专科学历的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到现在成为民办本科高校,前后不到20年,山东英才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国内知名的民办高校,多次的民办大学的排行榜,它是全国第三、山东第一,我觉得我能够为民办教育做点工作。我感到这是我觉得非常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情。
       我讲课很随意,我主要有时候也是拉呱的形式,我更注重的是教育学生怎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大度包容的人,只要把人做好了,你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的更好。做为一个教师来讲,一定要以德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是很重要的。你有形无形的去影响学生,你自己怎么自学,你自己怎么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学生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的,他永远都会记住你。包括我现在我都记得我小学、中学、大雪的老师怎么教我的。我觉着我们做一个教师来讲,就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我觉得欣慰的我直接带出来的学生、教过的学生,我觉得总体来讲都还不错。本科生就不用说了,因为太多了说不过来,就我带出来的几个硕士生,现在他们在各自岗位里都做的挺好,从政的、搞研究的、当老师的都还做的不错。我觉得这是我一辈子值得欣慰的。
     
        新浪山东:您的代表性论著有《延伸小清河与京杭运河沟通的设想及其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意义》、《人地关系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省》、《山东省经济地理》、《中国人口·山东分册》等等,您在治学时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陈龙飞:地理学,它是个跨文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是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学科,它的核心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探索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地理科学,它对于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具有它科学理论性,还有它的应用。所以做为地理科学研究来讲,应该是更加注重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做为研究的一个主导思想。因为我几项成果,比如说我和山东教育社路延捷同志合作的《研究小清河与京杭大运河沟通》,它的应用性就很强,对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这个小清河是山东省、也是全国河海连通的一个重要河道。在五六十年代,小清河是可以通航的,水非常清澈,它主要的水源是来自济南市的四大泉群。到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山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用水多了,农业用水也多了,这个小清河沿岸还有很多工业污水排放到小清河,济南市的地下水位下降,小清河的水源就逐步地减少、缺乏了,所以小清河就成了一条不能通航而且污染非常严重的一条河道。我们这个项目主要的想法是,把小清河通过这个济平干渠和东平湖京杭大运河沟通起来,提取黄河水来补充小清河,来解决济南用水,解决小清河的沿岸农业灌溉、居民用水和通航问题。因为当时国家有一个南水北调的想法,但是说实话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好多专家学者是有疑义的,所以我们这个想法符合国家的想法。在山东省来讲,我们这种设想也有点超前性。这个设想提出来以后,很快得到了省里领导的重视,当时梁步庭省长就做了批示,批示给有关的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评估,认真的研究、组织、实施。时间不久,当时的省计委,1985年专门下了个文件,同意把这个建议列入“七五计划”。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知道是因为当时经费有问题还是什么原因,“七五计划”的时候没有实现。但是现在看来,国家南水北调,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北方缺水、南方水量相对大一些,现在已经实施了调长江的水通过京杭大运河、通过我们山东的南四湖到东平湖,再穿过黄和,再调水解决北京、天津的用水问题。山东利用国家的南水北调和黄河的一部分水,现在也在实施西水东调。我们知道山东是个缺水的省份,特别是胶东缺水。如果这个方案逐步实施了,不仅可以解决小清河的通航和沿岸用水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国家南水北调、再到山东实施西水东调,来解决济南用水、小清河的通航和沿岸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同时还可以解决胶东的用水问题。所以我们这个课题这样一个建议和设想,现在来看,是符合国家当时的设想。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国家和山东省已经在组织逐步的实施,我觉得这个项目如果完全实现了以后,对山东的社会经济发展,肯定能起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还有一些像山东省经济地理,像人地关系丛书,我负责主编的这些科研项目。我在地里系任职期间或者说到学校任职期间,我深爱地理专业,我也深信地理能够在国家和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我们现在看,地理学科所承担的这些科研项目,包括我们地理系和现在的地理资源,地理与环境学院培养出来的历届的学生,到社会上适应性很强。在各个行业,不管是从政,不管是经商、不管是教学或者科研部门,都在发挥他的专业的特长,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我觉的在科研上,我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要开拓学科研究领域,更注重应用型的项目。你做出来的成果,真正能够为国家,为社会最少提供一个参考意见,或者是提供个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办法,不要徒有虚名,踏踏实实的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这个是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讲,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除了这些以外我认为,我们国家,包括山东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发展很快,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地理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专业的特长,针对国家和社会的存在的问题,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的特长,来为国家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新浪山东:您是桃李天下的教授,您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了省内外地理学界的中坚力量。您有哪些心得可以与青年学子交流吗?有哪些忠告可以提点青年学子?
 
  陈龙飞:我教过很多课程,确实是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我还是山东省的地理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地理教学研究会的的理事长。我在担任学会和研究会理事长的时候,也多次的组织山东省的广大的地理学会会员,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提高大中学校地理教学水平。我是倾注了我的一生的经历和心血。在教学上我们是严谨的。有一个主导思想是自小培养起来的,特别是在山师受到我们的老师的熏陶,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来讲,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要在教学上,应该是以德育人,先教学生怎么做人,再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对我自己说,我这一生我就本着就是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的工作,不追求功利,摒弃功利思想,崇尚道德,教书育人,勤奋工作,为人师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工作岗位不同。但只要你在本职岗位上做好了工作,尽你自己的努力 做好了本职工作,你本身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不攀不比,不走高层路线,不阿谀奉承,要尊重自己的人格。说实话,我走过的这个路程,我没有送过一分钱,我没有去敲过领导的家门,我不善言辞,我也不善交往,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觉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对得起自己了,我就感到欣慰。尽管工作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自己也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地方,那是难免。但是我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值得,这是我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我对自己是这么要求的,我对学生也是这么要求的。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