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 财经快讯
投稿

云南巧家:草莓串起甜蜜产业链

2022-04-10 06:53:46 来源:人民网 作者:程浩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暖春,来到位于云南省巧家县马树镇的巧家县草莓科技示范园,冬草莓大棚里,一排排H架上,翠绿的草莓叶子从近向远铺展开来,像一条条绿茵茵的锦缎。绿叶下,一个个通红诱人的草莓藏在叶子下,让人垂涎欲滴。

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3℃……发展草莓产业,马树镇“底子好”。靠着“好底子”,当地做强产业链,一方面做大产业,目前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一方面做强产业,建高标准草莓基地、观光采摘、工厂化育苗、科普教育、预冷分拣、技术培训等正在实践,目前全镇草莓年产量超2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

在马树镇,随着党委政府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草莓产业展现出更多可能性与潜力,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增强。

巧家还有个“小目标”——到2023年,将巧家打造成全国万亩夏季草莓示范基地。

务工人员正在草莓基地忙活。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政企合作  共享收益

发展草莓产业,马树镇“底子好”不假,可要发展得好,得有龙头企业带动。安徽省合肥市艳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艳九天公司)就是镇党委政府引进来的龙头企业。

艳九天公司坐落在“中国草莓之都”合肥市长丰县,是一家集草莓脱毒组培、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生产示范、技术培训和草莓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2021年,公司负责人考察后决定在马树镇发展草莓产业,并成立巧家县巧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巧艳公司)具体负责巧家县草莓科技示范园的运营。

巧家县草莓科技示范园先于巧艳公司建成,项目由党委政府整合相关资金近7000万元建成,占地500亩。巧艳公司负责运营,当地政府每年收取205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收益。这些收益挂联到8个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形成一个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

为服务好巧艳公司,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店小二”,不向企业收取第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同时积极帮着招工,助企业快速步入正轨。

借着政策春风,巧艳公司大展拳脚,建成由425个大棚组成、占地200亩的夏季草莓基地,建成由4个H架大棚、1个空中种植大棚组成,占地35亩的冬季草莓基地,旨在建设高标准草莓基地,促进生产端提质增效。

游客展示采摘的草莓。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科技助力 提升品质

高标准离不了科技助力。巧艳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琪说,示范园所有大棚水肥一体,草莓浇多少时间水,施多少肥,全部智能控制。不仅如此,5个冬季草莓大棚实现了智能控温,打个比方,如果气温低于某一度数,系统会自动降温,反之则会自己升温。为求证王琪所说,记者在一冬季草莓大棚里看到,一块2平米左右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实时温度和湿度。

高标准打造下,2021年,示范园年产草莓5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巧艳公司的“胃口”远不止于此:在示范园建成育苗大棚,售卖给当地农户,增加自身收益的同时,曲线提升当地草莓品质;为农户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打响“马树草莓”品牌;建成预冷分拣车间,将草莓速冻后存储,待草莓供不应求时推出市场,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做强一产的同时,巧艳公司还将一三产融合,走观光采摘的路子。这不,记者造访当天,就有不少人带着孩子赶来体验草莓采摘,每人20元入园费外,每采摘一公斤红色草莓80元,每采摘一公斤白色草莓120元。“今天人不多,周末每天入园人数起码四五十人。”王琪笑着说。

当然,除了体验草莓采摘,游客还能到示范园里的科普教育基地看看,草莓适合在哪儿种,都有什么品种,每个品种有啥特点,马树镇为何适合种草莓……都能在教育基地的展板上看到。

巧艳公司还有更长远的目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延链补链强链,把产业链做强做大。

航拍巧家县草莓科技示范园。黄开玉摄

示范带动 促农增收

当地党委政府当初引进草莓产业龙头企业的初衷,是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助力马树镇乡村振兴。这点,巧艳公司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遗余力在做。支付土地租金和带动务工,就是最直接的促农增收。

28岁的赵成花微胖,常年下地干活,皮肤没咋保养,比不上城里人,可她说话时总带着笑,脸上满是对生活现状的满足。

以前,赵成花和丈夫在新疆种棉花,虽说挣钱不少,可离家远,一家到头能回一次家,照顾不了老人小孩。一年多前,她把自家两亩半地流转给示范园,每亩每年800元,合同6年。此后又来到示范园务工,刚开始学着打理草莓,因为干活勤快,很快成为示范园夏季草莓种植区域负责人,管理务工人员的同时,带着大伙一起做,每月固定领3300元的工资。

“每天上下班时间和城里人差不多,还能接送孩子。”赵成花很满足。现在,公婆也在示范园务工,每个钟头10块钱,每天每人能赚100块。丈夫在昆明建大棚,收入也凑合。

在示范园,类似赵成花这样的务工人员还有很多,农忙时每天务工人数200多人,活少时每天也有80多人。他们从示范园领到工钱,补贴家用,改善生活。

有的还靠在示范园学来的技术,在自家地里种草莓。目前全镇1万多亩草莓里,大部分是农户自己种的。

从安徽调到巧家工作的王琪打心眼里为务工人员高兴,“每天都能回家,真的挺好的!”话里带着一点点“羡慕嫉妒”。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了,一听,又是来体验草莓采摘的,挂掉电话,她赶紧小跑着去示范园门口接人去了。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