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延相(左四)和放学的孩子们一起前往校外辅导站(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来到附近的小学迎接下课的孩子们(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上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右一)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上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右一)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上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孩子们在校外辅导站听课(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一名学生举手示意回答缪延相的问题(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指导一名学生纠正错别字(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黑板上写当天需要辅导的内容(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左一)给答对题的孩子发放文具小奖品(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指导学生完成作业(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指导学生完成作业(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缪延相为孩子们摆放好凳子,为辅导课做准备(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给孩子们准备了课间零食(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缪延相(左一)在校外辅导站的图书室整理书籍(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左二)在校外辅导站的图书室和孩子们一起看书(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在校外辅导站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4月20日)。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教孩子们剪纸(4月20日)。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缪延相在校外辅导站批改孩子们的作业(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缪延相在图书室给孩子们批改作业(4月20日摄)。
缪延相,80岁,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经济开发区璜溪管理处石埠小学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放学都会从老人的门前经过。 “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没地方去,就会在路上玩,路上车子多,跑来跑去很不安全。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往网吧跑,沉迷网络游戏,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缪延相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缪延相把自家的客厅腾出来,改造成了一个小课堂,买了黑板、粉笔、图书、桌椅等,还专门开了间图书室,在家办起了免费“课外辅导站”。“一开始,我就是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写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会有些厌烦。”为了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更丰富,缪延相就开始研究教学形式的“新花样”,还自费添置了彩电和DVD。 看电影、学唱歌、做数学游戏、讲革命小故事,表现好的孩子还有文具和零食作为奖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里,3点半放学后都会自觉跑来上课,他们也亲切地把缪延相叫作“3点半爷爷”。 缪延相的爱心善举也得到社会关注,许多青年志愿者来到辅导站给留守儿童上辅导课、办活动,爱心企业也专程送来学习用品。 12年来,在这间小小的课外辅导站学习和生活过的学生超过1000人。“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缪延相说。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3点半爷爷”自办“校外辅导站” 守护
“3点半爷爷”自办“校外辅导站” 守护 山东郯城:多彩文化说党史 喜看农村
    山东郯城:多彩文化说党史 喜看农村 冰城“扫黑先锋”滕云辉:黑恶不除,永
 冰城“扫黑先锋”滕云辉:黑恶不除,永 党员身份亮出来,村庄环境美起来---衡
  党员身份亮出来,村庄环境美起来---衡 刻苦、爱学习的杨洁篪
刻苦、爱学习的杨洁篪 乡村医生 他们老了,谁来接班
乡村医生 他们老了,谁来接班 山东省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中心曾子书
   山东省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中心曾子书 各地骑手齐聚2021江苏大运河自行车赛 骑
各地骑手齐聚2021江苏大运河自行车赛 骑
 习近平考察清华,透露哪些关于高等教育
习近平考察清华,透露哪些关于高等教育 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科大讯飞获吴文俊
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科大讯飞获吴文俊 山东郯城:春雨滋润 腊梅娇艳
 山东郯城:春雨滋润 腊梅娇艳 清明将至 缅怀先烈
清明将至 缅怀先烈 山东郯城:年关集市好红火 请福纳福福满
山东郯城:年关集市好红火 请福纳福福满 新春假期遇见情人节 香港情侣共度浪漫节
新春假期遇见情人节 香港情侣共度浪漫节 北京:新春赏花灯
北京:新春赏花灯 红红火火迎新年
红红火火迎新年 “欧元之父”蒙代尔去世:曾获北京永久
“欧元之父”蒙代尔去世:曾获北京永久 朱德一波三折的传奇入党经历
朱德一波三折的传奇入党经历 信不信  徐玉峰带群众“改头换面”让“
信不信  徐玉峰带群众“改头换面”让“ 保安→北大毕业生→校长,这是我听过最
保安→北大毕业生→校长,这是我听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