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和确认了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的复评结果。
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多个国家的21名委员组成。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为评审委员会主任。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由方江山主持,“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介绍经由各评委线上投票所产生的复评结果,各评委发表意见,决定将《哈萨克斯坦与“一带一路”倡议:路向何方》等19件作品入围国际传播“丝路奖”,巴基斯坦“丝路之友”俱乐部负责人、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入围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特殊贡献奖终评对象。
方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 媒体是引领社会舆情民意、促进国家和地区间民心相通、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的重要力量。国际传播“丝路奖”评选,以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宗旨,表彰认同、传播、阐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的媒体同仁、各界人士,凝聚人人重视发展、大家共谋合作的共识,助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评选国际传播“丝路奖”,是明确写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的重大项目。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下设深度报道奖、新闻评论奖、视频作品奖、摄影作品奖、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短视频奖和特殊贡献奖六大奖项。其中,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短视频奖是根据近两年世界各国抗疫工作专门设立的奖项。
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评选由“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主办,联盟理事长单位人民日报社牵头,联盟秘书处负责具体工作。作为一次探索创新,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充分体现规范性、权威性、开放性和国际性。联盟秘书处扎实务实开展相关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精心设计评选规则和方案,有序推进作品征集、评委会组成设置等事项。各奖项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机构或者个人开放征集,共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4485件作品参评。按照评选方案,整个评选过程分为学术委员会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联盟理事会终评三个环节。下一步,将在“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官网上对复评结果进行公示,并将在“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上进行终评,评出相关奖项的大奖,正式揭晓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

浙江湖州:珍珠串起“美丽经济”
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和阅读,91岁老人马
多功能“食品级”环保产品亮相济南受青
中国人民大学新版录取通知书亮相
广东第十六届运动会首次举行马术比赛
临汾军地联合开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见成效 | 3年生态修复
打击寄递毒品犯罪
大熊猫龙凤胎姐弟“和花”“和叶”生日
香港,革故鼎新谋发展
2022夏粮增产丰收观察
拉鲁湿地美如画
福建华安:晚稻插秧农事繁忙 千亩梯田
内蒙古发现约1.25亿年前恐龙化石
看,日晕!
乐享春光
毛主席带李银桥去白云山庙,老和尚神秘
探访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奉命赴山东 抗
张超凡:单手撑起公益梦
山路弯弯 脚印深深——“全国模范退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