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投稿

科学之光闪亮!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2025-08-07 09:27: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温竞华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科学之光照亮人类未来。8月6日,备受关注的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这个夏天,“高冷”的基础研究再次变得“火热”。

  勇闯科学“无人区”,他们因何受到表彰?

  “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假说能够成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正是基于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季强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周忠和多年来的工作。因此,这3位科学家被授予“生命科学奖”。

  上世纪90年代,季强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地区的世界首例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开启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的序幕。徐星、周忠和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从恐龙到鸟的过渡物种,为鸟类从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提供确切证据。

  拓扑电子材料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发现,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开辟了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寻找和发现拓扑材料却十分困难。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方忠和戴希发展出一整套计算方法,率先预测出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材料、外尔半金属等一系列拓扑材料。丁洪则首次在方忠和戴希预测的半金属材料中实验验证了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他们开创的方法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采用。

  未来科学大奖已走过10年历程,致力于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表彰原创性突破,至今已评选出40多位获奖者,发展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民间科技奖项,袁隆平、王振义、薛其坤、施一公等知名科学家都曾摘得此奖。

  近年来,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国家级表彰奖励,到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等民间科学技术奖项,不断丰富多元的奖励和荣誉评价,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用科技引领未来、改变世界。

  获奖视频连线接通时,徐星头戴草帽,正在云南山沟里开展野外考察,继续探索着亿万年前的恐龙世界。

  “科学发现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它带来的乐趣是难以言表的。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是古生物学最大的魅力之一。”徐星说,科学是有温度的,希望通过我们的科研,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加融洽。

  不仅致力于做科研,还努力做科普,几乎贯穿了周忠和的研究生涯。他说:“科学家不应只埋头自己的一方天地,还要为下一代播撒好奇的种子。以做科研的态度做科普,让科学之光照进更多人的心中,照亮更遥远的未来。”

  这些朴素的表达,或许正呼应了未来科学大奖所承载的期许:鼓励科学家们持续探索前沿与未知,用智慧塑造科学发展轨迹,形成影响未来的更多科学贡献。

   记者:温竞华

责任编辑: 刘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