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投稿

2018年最容易出现的“十大用药误区”发布!你中了哪几条?

2018-10-25 00:43:41 来源:健康时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近日,中国药学会在北京发布“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其中,“追求疗效滥用药”、“别人能用我就用”、“不良反应很可怕”、“回避风险不接种”等用药误区上榜。

误区1:追求疗效滥用药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病好得快,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者主动要求输液治疗。医生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

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误区2:自行停药无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就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

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则要终生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如果服药不规律,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有降压药、胰岛素、抗心绞痛药等。

误区3:胰岛素有依赖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误认为,打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瘾。实际上,“需要终生使用”和“成瘾”不是一回事,是否产生药物依赖,并不是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

研究表明,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误区4:使用药品不得法

错误的吃药方法有时会直接影响药效,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误区5:别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虑个体差异,道听途说跟风用药,教训惨痛。人体存在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进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该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购买服用,但在服用后出现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

误区6:不良反应很可怕

一些人误认为不良反应多的药不安全。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代表企业对该药品研究越透彻。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得越清楚,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越能明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

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当然,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误区7:偏方秘方治大病

一些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经方、验方、秘方和网络各种广告,盲目治疗,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使病情复杂,贻误治疗时机,在使用偏方时务必慎重。

有些偏方已成为江湖游医行骗的幌子,疗效并不确定,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较大毒副作用,普通人难以分辨。一旦身体出现异常信号,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相信科学,遵循医生和药师的建议用药。

误区8:海淘药品放心用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有的患者想方设法购买国外生产的药品。医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网络购药、海外购药应注意几点:

● 看清看懂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造成有些药物成分叠加过量,引发不良反应;

● 关注药品对于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止药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 由于存在人种差异,用药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误区9:换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到医院要求医生为其输液“洗血管”,对于这一做法,医生强调,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不会因为每年输1~2次液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也不会产生长期的血管“修复”作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均衡膳食,控盐、减油、少糖,坚持规律运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药物控制的患者还需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监测各项指标。

误区10:回避风险不接种

在没有疫苗的时代,普通流感都足以使人丧命。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

接种疫苗虽然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疫苗的普及接种,能有效避免儿童残疾和死亡发生。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疫苗列为最优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