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一群“白衣战士”站在最前线;面对病毒,他们用爱与奉献铸牢“防线”。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该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组长杜荣辉面对疫情连续工作近一个月,从1月3日以来,她每天休息四五个小时。留给她的,则是厚实的黑眼圈和下垂的眼袋。
武汉市肺科医院作为武汉市应对此次疫情的首批定点医院,专门收治危重症病人,杜荣辉带领医护团队多次从死神手中“抢”回患者,累计已有六七十名前期疑似和已确诊的患者出院。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持续。连轴转的杜荣辉也感到疲惫,但患者期待的眼神,连同丈夫的担心与鼓励和女儿的暖心汤,加上团队的密切配合,在抗疫一线的她愈战愈勇,顽强乐观。
“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尽100%的努力去救治。”杜荣辉2月1日告诉记者,正如她坚持十年为家乡人民义诊扶贫,荣获湖北省“荆楚楷模”荣誉称号时,一组楹联的形容:“留住初心,义扶贫病;秉承仁术,约定远山。”
连续工作近一月,病毒太“狡猾”
见到杜荣辉时,她刚从病区查房出来,按要求做完消毒工作,脱下防护服后,她露出了疲态的神情,厚实的黑眼圈下,下垂的眼袋格外引人注意。
从接收诊治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起,她已经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作战”1个月。
“说好了,我们采访不能超时。”她先给记者打了“预防针”,随即解释,目前医院收治的患者较多,每天包括她在内整个抗疫团队都是连轴转。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应对此次疫情的首批定点医院,专门收治危重症病人,是真正的抗疫核心一线。自1月3日起接收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已经有百余位患者在此接受治疗,杜荣辉作为该院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每一位患者她都需会诊治疗。
在杜荣辉每天的日程安排上,工作排得特别满。“整天跟病毒打交道了。”她苦笑着说。
早上6点钟左右起床,8点前杜荣辉从医院附近的家赶到单位,开始翻阅患者资料,着重查看危重症和新发患者的资料,包括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9点钟左右,她开始去隔离病区查房,那边现在有1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等着她。查完房后大概11点左右,进行专家会诊,主要判断前一日在门诊就医的发热病人中哪些是高度疑似病例,“因为检测试剂盒有限,都会先筛一遍,再让做核酸检测。”她解释。
查房工作时的杜荣辉。 受访者供图
中午吃饭后休息一阵,杜荣辉开始再次查看患者资料,主要是一些治疗指标的恢复情况,总结患者病情特点,摸索诊疗指南。
在这期间,杜荣辉还需做好准备随时与同事一道抢救危重病人,等离开医院已是晚上九十点钟。
而尽管已工作一天,回家后的杜荣辉还是会查看各种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资料给自己“充电”,睡觉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左右。
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杜荣辉感受颇深的是“病毒太‘狡猾’了,患者看着揪心”。
她说,根据临床观察这么多的病例,这次的新冠病毒很“狡猾”,一是潜伏期长,二是具有隐蔽性,很多老年人被感染,而且病情进展很快,之前也没有什么症状显出。
杜荣辉介绍,查房时会看到,很多病人呼吸困难,就像“井绳把人勒住”一样,需插氧缓解。有的家庭,一个老人发病,另一个老人也可能发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大普遍症状是“血氧含量降低”。正常人的人体动脉血的氧饱和度约为95%-100%,有的病患老人,就是在给了氧气的情况下,氧饱和度只有80%或者更低的70%。“你稍微动一下,比如他躺着,在桌子上拿个水喝就会掉下来。”
讲到这个案例,杜荣辉的声音有些哽咽,语速也随之放缓,一声“抱歉”后,转向窗外看了看,深吸一口气,“(患病的)老百姓太苦了”。
团队无人掉队,1%希望也要100%努力
杜荣辉1993年毕业后进入武汉市肺科医院,在呼吸科一干就是27年,参与过多次突发疫情的防控工作,一步步成长为呼吸科的带头人和“大家长”。
疫情发生后,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结核科等科室以及其他医院支援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抗疫大团队,“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都奋战在一线。”
杜荣辉说,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心态都很平和,大家会互相叮嘱,给同事操心。尤其是在病房里面会做好院感防护,如用听诊器听了一个病人后,及时提醒手消消毒;脱衣服的时候,互相叮嘱要按照院感的防护操作,手尽量不要接触外面脏的部分。
如今,杜荣辉和她的团队每天需会诊救治在院治疗的百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任务繁重。她觉得网友形容他们是“白衣战士”很形象贴切。
“我们穿着白大褂,用医学专业知识救治患者,冲锋陷阵,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说到这部分,她的语气不觉加重了几分。
在杜荣辉来看,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患者都表现的十分积极乐观,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累计已有六七十名前期疑似和已确诊的患者出院。
在经手诊治的众多患者中,其中多位患者的救治过程给杜荣辉留下了深刻印象。
1月3号晚上,第一例危重患者从汉阳医院转至肺科医院,该患者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从老家回来后就有点感冒,之前在当地打针效果不好。转来时病情越来越重,呼吸困难,后来转入ICU插管治疗,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续治疗情况越来越好,直接痊愈出院。
还有一次是一天晚上11点半,杜荣辉正在家里看书,门诊发热病房突然打电话说,有一个患者从红会医院赶过来,神志不清。杜荣辉立即赶往医院,和医院ICU主任胡明等人一道参与抢救。
该患者是华南海鲜市场附近诊所的一名医生,前期接触了很多发热后在诊所打针的商户,夫妇均被感染。那天晚上杜荣辉他们忙到凌晨三点多,由于防护服又闷又热,出来时大家身上已经全部被汗水浸透,“手像被水长期浸泡一样发肿。”
“病人肯定是有传染的,但是大家还是半夜一起上,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尽100%的努力去救他。”杜荣辉说,当晚紧急救治后,他们又请专家来会诊,一直忙到三点多,直接在医院休息,第二天接着上班。
穿上厚实防护服的杜荣辉 受访者供图
十年义诊扶贫,获“荆楚楷模”荣誉称号
在杜荣辉身上,被人熟知的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坚持十年义诊扶贫的“候鸟”医生。
杜荣辉平时的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湖北咸宁市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交界,沿着高速南行,20多分钟就能进入湖南省。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班后,杜荣辉总是赶着离开办公室,驱车一路向南,进入通界高速,近3个小时之后,抵达通城县城郊的老家。
这位“通城女儿”,自2009年开始,每个月坚持给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肺科病人义务坐诊。据通城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科负责人刘葵手上的一份数据显示,仅2016年到2019年,就有上百名病人在杜荣辉的帮助下痊愈。
谈及义诊的初衷和坚持下去的动力,杜荣辉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真觉得没什么。”
她告诉记者,当时回去探亲时,有些老乡会把肺部CT拿给她看,让她帮忙瞧瞧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有其他疾病。她看后确实发现存在一些疑难杂症,但是很多病在她看来并不是很复杂,她就会给老乡详细讲解这个病是什么,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
在一些治愈案例的自发宣传下,老乡对杜荣辉的“依赖感”逐渐加强。
“只要我一回去,就有很多人拿资料给我看,每一次基本上有二三十个。”杜荣辉思索如何能够发挥专业所长,后来便决定和当地疾控部门联系,扩大义诊范围,帮助更多的老乡。在与患者协商讨论之后,义诊时间固定为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如果实在走不开,杜荣辉会提前一两个星期给通城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通知,调整义诊时间,以免老乡们白跑一趟,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一组数据反映出杜荣辉十年来坚持所做的义诊贡献和背后的不易:10年,120次,近6万公里……10年来,她义诊治疗超过3000人次。
杜荣辉接受采访 来源:澎湃新闻
杜荣辉的同事说,当地杜主任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医生下乡比病人奔波好”。杜荣辉也曾做过一个简单计算:一个医生下乡一次,至少可以让30多个家庭免于奔波。
在众多患者中,其中一位让杜荣辉记忆犹新,也成为她一直坚持的动力之一。
她向澎湃新闻介绍,一次清明节回去,一位60多岁的老伯在很多大医院检查看病后症状都没有缓解,她在看完所有诊疗资料后判断老伯支气管存在问题,医生做仪器检查时再深入一些就会发现问题。果不其然,按照她的建议,老伯检查发现了自身问题,并听从建议及时做了手术,避免了病情的加重,使得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避免了因病致贫的风险。“其实只要及时确诊,规范治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她说。
让杜荣辉同样高兴的是,一支“不走的基层队”正在逐步成长。
平时,杜荣辉只要有时间,便手把手为当地医生传授经验。在杜荣辉的帮助下,通城县疾控中心的刘葵就曾两次前往武汉市肺科医院进修影像学,“以前这样的机会对于基层难以想象”,而该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科也有了一支七八个人的队伍。
杜荣辉的事迹在医院里渐渐传开,2019年,武汉市肺科医院也号召组建起义诊志愿服务队,500名员工的医院里,一下子有400多人报名。
2019年杜荣辉获湖北省“荆楚楷模”荣誉称号时,一组楹联这样形容她:“留住初心,义扶贫病;秉承仁术,约定远山。”
杜荣辉在看诊疗资料 受访者供图
七年未公休,女儿煲汤照顾母亲
杜荣辉有着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是一名援疆干部,女儿在读研究生。家人的支持和关怀让杜荣辉倍感温暖。
起初,杜荣辉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会诊救治,千里之外的丈夫总是感到不放心,每天都会打电话,“后来我说你少打一点,每天都太忙了,肯定会没事。”
杜荣辉说,自己是呼吸科的老医生,在防护这一块会很注意,在多次解释后,丈夫现在三四天打一次电话,但每次通话还是明显感觉到丈夫的担忧。
而为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杜荣辉回家后会将鞋子放在门外,衣服晾在阳台,洗完澡后径直回到自己的书房或卧室,尽可能减少和女儿交流的频次,做到自我隔离。
女儿心疼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母亲,自愿当起了“后勤部长”,煲鸡汤、鸭汤等各种汤给母亲喝,“回去吃点水果喝点汤,让我把营养跟上来,保持好的体力。”
采访前,杜荣辉的同事曾告诉记者,他们主任已经好几年没有公休,几乎全年都扑在岗位上,让他们这些年轻人很“汗颜”。
对此,杜荣辉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动了动身子,捋了捋头发,“都让他们别到处说了”。她解释说,因为工作性质特殊,除女儿高考时公休陪考外,她已经连续七年没用过每年15天的公休假。本来计划这个春节和女儿去澳门游玩,但还是和之前很多次一样,计划泡汤。“这也是我很愧疚的地方。”
干练是杜荣辉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交谈的近一个小时内,杜荣辉展现出她的两面:谈及病毒和疫情,眼神中透出坚毅,讲到病患和家人,又常常饱含温情。
“病毒很‘狡猾’”,杜荣辉多次提醒,病毒会欺负那些免疫力差的人群,大家一定要保持好的体力,营养和休息这一块还是要注意。

 最前线的“荆楚楷模”:病毒太狡猾,但
最前线的“荆楚楷模”:病毒太狡猾,但 疫情影响下,工资、社保、房贷、信用卡
疫情影响下,工资、社保、房贷、信用卡 用画笔致敬抗击病毒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用画笔致敬抗击病毒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钟南山告诉提前返岗者:有个地方你天天
钟南山告诉提前返岗者:有个地方你天天 面对疫情的中国和美国
面对疫情的中国和美国 十天!荒地变医院
十天!荒地变医院 请律师做“法官”,姑苏法院的断案实验
请律师做“法官”,姑苏法院的断案实验
 习近平向全国人民拜年!
习近平向全国人民拜年!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保通畅,护安全,首都公安在前线!
保通畅,护安全,首都公安在前线! 日本大学生参加成人礼 现场仪式感满满
日本大学生参加成人礼 现场仪式感满满 军营春联大赛 战士们为大家送“福”啦!
军营春联大赛 战士们为大家送“福”啦! 大雪乐
大雪乐 走进“死亡之海” 探访给地球做“CT”的
走进“死亡之海” 探访给地球做“CT”的 候鸟“恋”上洞庭湖,回归自然成就的奇
候鸟“恋”上洞庭湖,回归自然成就的奇 真实的白求恩
真实的白求恩 那盏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灯————追记因
那盏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灯————追记因 87岁上大学,96岁考上硕士,105岁考博士
87岁上大学,96岁考上硕士,105岁考博士 山东郯城:马圣秋为“残疾人”理理发迎
山东郯城:马圣秋为“残疾人”理理发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