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明
法国当地时间5月16日,备受关注的章明新片《冥王星时刻》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首映。之后影片导演章明接受了凤凰网娱乐的独家专访,不仅为我们解答了影片中“冥王星”、《黑暗传》等意象的背后意义,还向我们详述了影片的拍摄艰辛。
把古老歌谣《黑暗传》搬上大银幕,这个想法章明差不多有了近十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他历经了寻找资金、投资方失联等很多磨难,但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如今《冥王星时刻》终于完成,章明坦言之所以取名“冥王星”,就是觉得自己的这份坚持在当下的电影环境中有些格格不入,就像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一样,晦暗不定。“中国的导演们都在长大,而我却没有改变”,也正是这份韧劲使得章明终于拍成了这部自己向往已久的作品。
章明在1996年拍出了著名的《巫山云雨》,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之后章明的导演之路却并没有专注于文艺片领域,甚至有过一些不太成功的商业片尝试,如今凭借《冥王星时刻》重回自己擅长的艺术片,章明表示,搞艺术创作就是五谷杂粮都要吃,尽量去拍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拍出的作品。

章明
拍摄艰辛:影片开拍后投资方突然失联
凤凰网娱乐:这次自己的作品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心情怎么样呢?
章明:还好,没什么波澜。因为我以前也去过很多电影节,我知道电影节是什么样子,所以到戛纳也不会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可能戛纳电影节的氛围更电影化,因为它整个小镇就是以电影为主嘛,氛围更浓厚。
凤凰网娱乐:为什么想拍《冥王星时刻》这样一部作品?初衷是什么?
章明:初衷就是十年前,我个人有这么一个经历,跟电影里面表现的一样,带了几个人去深山做采风,当时就是想去拍跟《黑暗传》有关系的一部电影。但也比较困难,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投资,也没有任何的支持,就只是凭着兴趣去了。去了之后,采访了那些跟《黑暗传》有关的人,还有当地研究《黑暗传》的老者,沿途也会遇到很多村民,就有很多视觉的印象。所以后来我就把《黑暗传》的想法写成了一个项目计划书,去跟一些国际上的基金创投联系,后来在鹿特丹电影节上选中了,给了我们一万美金的剧本发展金。那个时候我是想拍三部曲,就先写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用了很低的成本来拍这个电影,但一万美元也给花掉了,我自己可能又加了二三十万进去,拍了一个低成本的电影,叫《新娘》。《新娘》没有在国内公映,也没有卖给网站,现在在国内是看不到的。就参加了一些国外比较小的影展。
凤凰网娱乐:之后有遇到什么比较困难的地方吗?
章明:有的,因为《黑暗传》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碰到比较好的机会去拍这个电影,十年就这么过去了。这中间我也拍了很多完全不一样的电影,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认识了这部影片的制片人,我把想拍《黑暗传》的想法跟他讲了,他说挺好的,可以先写剧本,剧本写完之后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找钱的过程,就去参加金马创投。金马创投其实也没有找到钱,后来是找到了上海电影扶持基金,我自己又到北京找到一家公司,那个公司可能是想让我给他拍个商业片,剧本已经写完了,是个喜剧片。他们想找大咖,大咖的档期很难统一起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他们讲,是不是可以先做一个现成的、马上可以拍的东西?我给他们推荐了这个剧本,说你们再投个五六百万,这个电影就可以拍了。
凤凰网娱乐:事情接下去变得顺利了?
章明:还没有,当时投资很小,可以马上做,他们很快就同意了,两个月以后我们就开始拍了,差不多拍了十来天,他们突然就失联了,一直到现在都失联,他们老板的电话也不通,制片人也都联系不上。我们剧组就等于是感觉要停止了,后来经过重重的寻找,才找到了现在的出品方,这部电影才能够制作出来,我们也是在非常晚的时候才进入戛纳的,赶工赶的一塌糊涂。所以我们把放映放在后半段,前面根本来不及我们16号公映,15号还在巴黎做拷贝。是特别仓促的一个环节。

《冥王星时刻》
解读《冥王星时刻》:中国导演都在长大,而我没有
凤凰网娱乐:这十年间你对于《黑暗传》的理解有没有什么变化?
章明:当然,那个时候是十年前的一个想法,十年以后肯定还是有变化的,变化主要是个人的感受。我自己这十年也会有不同的历练,我觉得整个状态就变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有时候觉得,机会它来的时候就来了,没来的时候,你怎么样去努力也没有用。我的性格是这样,不是到处去找钱的那种人,而是在那里守株待兔,凭我这种人,可能永远找不到钱,只能是凭运气吧。我十年前是这个状况,十年后还是这个状况。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跟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步。因为中国电影现在的发展,可能放大了一百倍都不止,而我还是在那个层面上,没有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商业化而改变,好像别的导演都在长大,我还是那个样子。
凤凰网娱乐:那将片名定为“冥王星时刻”有什么用意?
章明:我觉得自己就像一颗冥王星,离太阳是最遥远的,很边缘化的一个状况。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生活的层面来讲我是蛮充足的,只是电影跟这个时代比较脱节。电影反过来来回应现实,因为这是来自生活的感受,跟电影产业的发展其实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很多人说我为什么坚持那么久?我觉得不能用坚持这句话来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是你坚持就能做到的,你可能坚持一辈子也做不了。所以当你离开具体生活的时候,就会有这种灰暗的心情,就像冥王星半明半暗的光,那种感觉很接近,它是个视觉化的形象。如果心情可以用视觉来传达的话,就是半明半暗的状态。
凤凰网娱乐:像电影中剧组面临的境况,是不是也反映了了当下中国独立电影的一些困境?
章明:我觉得不能用独立电影这个词,因为现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独立电影是一个特定的词,所以说“独立电影”不确切,应该是说改变了中国某一类电影的生存状况。我认为可能是严肃电影。有些人把它称为艺术电影,但艺术这个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严肃”这个词更有原则一些,这个原则就是你不会为了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凤凰网娱乐:电影中你设计了曾美慧孜饰演的村妇这条线,有什么用意?是想凸显出一种隐晦的情欲感吗?
章明:我觉得电影前面每个人的关系都很不明确,都是很混乱的,到最后可能还是想回归一段非常明确,大家辨识度很高的人际关系,所以观众会觉得后面那段会变的比较传统一点。但往往是传统的东西,它能够击碎现实,能够更有力量,因为它很容易辨识,你就很容易感受到那种情感的存在。你看男主角跟制片人的关系,还有跟小女孩的关系,包括跟老罗的关系,都是很难界定的。但是他跟那个乡村少妇的关系,很容易就清楚底线在什么地方,他也只能是到此为止。不像跟别人的关系,比如跟小女孩可能会更深入,包括跟制片人的关系也是这样,那是更后现代的东西。所以主人公在里面,他可能会代替我的想法。

电影《冥王星时刻》
艺术风格:搞创作五谷杂粮都要吃
凤凰网娱乐:我们从电影当中解读出了三组关系,剧组是外来者,老罗是引路人,还有当地的乡人,是否当中还有一种外来文明与当地文明的碰撞?
章明:你们解读的蛮好,但我觉得第一种概括不能叫外来人,应该以中国社会的结构来形容可能更符合原意。实际上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当地也有,只是他们不一定叫外来人,他们都一样,都是中国人。所以我觉得应该叫他们城市人。这是中国人很典型的社会结构,他们是在中间的这群人,还有更底层的人。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结构非常明确的体现,这个可能中国人会比较了解,外国人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这几组人的关系,这个电影就是呈现中国社会的生态结构。
凤凰网娱乐:你是拍艺术片出道的,后来也试过商业片,那你觉得应该怎样定义自己创作上的风格?比如很多人都把你归在神秘主义范畴。
章明:我当然有一条主线,但是不能停下来,如果你拍不了想拍的电影,也可以拍你能拍的电影,我对学生也经常有这样的忠告,叫五谷杂粮都要去吃,不能光吃大米。艺术创作也一样,任何类型都要去尝试。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山中送教
 山中送教 山东沂水县富网格员争做最美“逆行者”
山东沂水县富网格员争做最美“逆行者” 山东郯城:战“疫”也丢不掉贫困户
山东郯城:战“疫”也丢不掉贫困户 郭凤学:一腔热血为民情 众志成诚克时
 郭凤学:一腔热血为民情 众志成诚克时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慕军祿:负重前行的老兵
 慕军祿:负重前行的老兵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习近平考察火神山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和
习近平考察火神山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和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