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滚动新闻
投稿

114挪车热线引争议 专家:应鼓励,但警惕信息滥用

2018-01-17 01:03:52 来源:中国之声 新华网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近日多位北京车主反映称,接到过几次114打来的电话,但直接和其通话的是一个陌生人,通话的目的就是让其挪车。事后车主了解,这是北京交管局和商业平台114合作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部分车主因此担心,交管部门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就将个人信息导入114平台,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此外,如何保证个人隐私不被侵扰或被用于商业目的,也引人担忧。

记者调查发现,任何人通过114平台,只要报一个车牌号,就能直接和车主通话,客服人员基本不会核实打电话的人,是否真的需要挪车。此事在法律界引起一定争议。

报车号接通车主

114客服:“3119为您服务。”

记者:“我在紫竹桥这边,我的车被别人挡住了,是可以通过你们找到车主给我挪车吗”

114客服:“能说一下对方的车牌号是多少吗”

记者以车主身份拨打114,然后按8,随便报了一个真实的车牌号,很快就联系到这辆车的车主。

“电话转接中,您将与车主直接通话。”

接听电话的是北京车主田先生,记者说明来电的用意后,他告诉记者,他之前就接听过114打来的挪车电话,让两个当事人直接通话,他认为有些不合适。

114在把这个电话接通的时候,它是没有监听或者监管的。那对方跟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114是完全不知道的。它的义务似乎就是把两个人接通就不管了。

 

车主信息来自交管局

记者询问了多位北京车主,有的车主认为这样无大碍,但有的车主担心这会泄露个人隐私,甚至给不法行为带来便利等风险。114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

114是承接了交管局的挪车服务的,车主信息都是来源于交管局的。

让田先生和部分车主疑问的是,之前并没有在任何机构开通过这项挪车热线服务,未经允许,交管部门能否就将个人联系方式直接共享给114这样的商业平台?田先生说:“直接把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转到我的电话上了。我的个人信息凭什么要给他们平台?我不是公司也不是什么机构。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权利把我的个人信息给一个商业平台。”

114是中国联通运营的查号台,收费按照市话标准收取。公开资料显示,114挪车服务是北京交管部门和114合作的一项便民服务,打造“北京交警114挪车服务平台”,同时对公安交管部门免费对群众开通的122报警服务台,也起到分流报警量的作用。122报警服务台话务员告诉记者,114挪车服务的开通,不需要车主本人同意,但可通过技术手段隐藏彼此的手机号码。“是不需要您本人确认的,但是114和报警人都是看不到您的电话信息的,它只是系统直接转接。只要登记了车牌号。”客服人员这样回答。

是否为商业行为?

北京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称,北京交警114挪车服务平台从2017年9月20日试运行以来,挪车成功率达75%,共服务了48万多起挪车类需求。此外,还实现了对122报警台非紧急警务的分流。目前,“北京交警114挪车服务平台”收录的车辆信息超过800万条,几乎包含北京全部车牌信息,还涵盖290万辆外地牌照车辆。2017年以来,沈阳、济南、西安等地的交管部门和中国联通合作,陆续推出114挪车服务。

在北京车主田先生看来,之前122报警平台给他打电话挪车,他完全可以接受,而114打电话过来,直接让他和陌生人通话,觉得个人信息被商业利用。“关键在于这个渠道的安全性和个人隐私是不是要经过个人允许,交警部门才可以把这个信息转让给114平台。114是收费的,所以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

 

专家:防止信息被滥用;

对于车主的担心,在法学界也引起一定争议。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刘德良教授认为,114挪车服务转接车主电话,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侵犯隐私。“法律上讲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又攸关人的名誉和尊严的这部分个人信息。不能说未经你的允许披露了你的电话号码,就是侵犯你的隐私。如果有损害的话,一定是后续的滥用行为。”

知名律师岳屾山也认为,出于公共管理的需要,行政机关对于获取的公民信息可以进行使用。但他也建议国家对此类便民措施中信息的规范使用作出具体细化的规定。而在北京律师协会副会长邱宝昌看来,虽然交管部门抓住民生痛点创新公共服务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因此引起的治安风险也应警惕,“对于一些恶作剧应该如何进行规制?怎样确保车主的个人信息得到保障并且不被滥用?是否可以通过拍照证明确实需要移车。如果仅仅通过一个电话,不能避免个别的恶作剧。”

我国治安学青年学者崔向前副教授认为,这项服务的相关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确保数据库安全,二是注意警情分类,不单单是纯粹的挪车服务,有些是占压消防通道、堵塞救援通道的紧急警情,需要及时处理。114对122的警情分流不能一分了之,甩包袱不管。警方应防范非现场处置的弊端,谨防民事纠纷的升级。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