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教育直通车
投稿

关注:学生学农一周 如何影响一生

2018-11-06 13:49:40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有的同学兴奋地坐在播种拖拉机上摸这摸那;有的推着满载稻穗的独轮小车高声欢唱;有的蹲在煮红薯的大锅旁扇风生火,被烟呛到咳嗽也不愿离开;有的端着一盆牛奶蹲在牛舍旁,充满爱心地为小牛喂食……“一周的学习,影响学生一生”,这是北京市正在推广开展的初中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北京自2015年启动了初中学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5.5万名学生参加了劳动教育。很多孩子们在学农之后,记录下了他们对于劳动的体会和感悟,他们在劳动体验中参悟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01.jpg


■政策背景

北京组织学生学工学农


北京自2015年启动了初中学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在部分区县初二年级开展试点,截至目前已经有5.5万名初二年级学生参加了劳动教育。


据了解,北京学生学农教育以育人为目标,以课程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采取封闭管理,为期一周,半天为一时段,由学生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课程设置上侧重于集农事教育和农事劳动为一体的除草、施肥、养殖等体验类课程,接地气,带土味,力求让学生出力流汗,既有传统农业又有现代农业。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形成了学农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了学农教育课程平台,实现了网上自主选课。


活动依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国农机院北京试验站、北京农学院以及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等教育基地,先后开发了200多门学农课程,还新修缮了农家小院、青年农场、种植养殖试验点等基地。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根据一年四季农时的不同,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模块。”北京农学院北农耕读教育中心主任蒋林树介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有肉乳蛋感官检查品鉴、花卉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等农业类课程,也有石磨豆腐、土豆粉条制作、面包烘烤等生活类课程。


“利用上课时间外出学农,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能力,使学生感悟‘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北京农学院副校长张铁强说。


据了解,北京市级学农学工实践活动经费每年由市级财政予以保障,为每位参加学农学工实践活动的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险和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构建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劳动教育基地专业支撑保障,学校学生、教师主体参与的劳动教育新体系。今年,市教委在组织城区学生到学农基地学农的基础上,拓展劳动教育新途径,组织郊区学生到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开展学工实践活动。


■现场故事

第一次吃上自己擀制的面条


北京上地实验学校初三的孩子们在农机站进行了一周的学农课程。第一次,孩子们把自己亲手擀制的面条放进了锅里,蒸汽升腾充满整间屋子。当热腾腾的手擀面在出锅的一瞬间,他们都兴奋地叫起来,北京上地实验学校初三(9)班的曹斈廑说:“当我吃到这口面的时候,由衷地感到了劳动的自豪。” 


虽然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独立生活,但是干家务并没有难倒他们。曹斈廑这样描述了他们的学农生活:“在宿舍,只要有一个人因为叠被子得了小红花,就会有一群人涌上去,叽叽喳喳地请教叠被子的方法。如果谁说衣服不会洗了,那声‘我来教你’绝不会迟到。”


而学农活动中,学生们三餐前必须诵读《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孩子们在思想上学习,在行动上实践。他们自己动手做饭、自己整理内务、下到磨坊和田间去劳作,孩子们用一周的时间掌握了生活的基本能力。


点评

李有毅(北京十二中校长):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进行系统的学农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了课堂外的研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初中阶段实践活动的学习质量,同时增强了全体学生的自理与独立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互助与友爱精神。

 

小女生也能和泥搬砖


事实上,在学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光学会了自己叠被子、洗衣服、做饭,而且也同时获得了责任感。44中学初二(4)班的申傲在农职院的学农活动中担任了宿舍长和桌长,因为有责任在身,以前在家需要爸妈叫起床的申傲一反常态,每天早晨主动叫同宿舍的室友们早起;以前在家等着饭碗摆上桌的他,也积极地帮同学们分配午饭,“这次学农对我的改变挺大的。” 


改变很大的还有育才学校的苏芮莹,她参加了小小建筑师课程。苏芮莹挽起袖子和同学们一起在泥土地上和泥、搬砖、砌砖,只干了一会儿,手也痛了,腰也酸了,两只手和运动鞋上都沾上了泥巴。可是小组里的同学们都没有一句抱怨,眼见这一个漂亮的花坛就在自己手中搭建起来,苏芮莹心里充满了喜悦,“虽然过程很辛劳,但是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学农活动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激发了劳动的创造力。” 


点评

宋丽丽(北京市育才学校物理老师):在劳动的过程中,可能有点脏,有点累,并不是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是这个“不美好”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她认为这种吃苦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也会非常大,是一种意志力的提升。


和同学一起尝试活字印刷拼诗


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和同学们一起过封闭式生活。夜晚关上灯,孩子们难免想家。当有同学在宿舍里想念父母时,其他同学就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进行安慰和帮助。北京市第四中学的王雨安说,“学农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小到下床时候的一盏明灯,大到难过时候的互相安慰,无一不体现着同学们之间浓浓的情谊。”孩子们不仅在精神上彼此支持,在行动上也精诚合作。


房山区韩村河中学的李嘉钰聊起了自己在自动化学校学工的故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企业组织的活字印刷拼诗的环节中,同学们要在特定时间内在一个个小木块上辨认反面的字。虽然时间紧、难度大,但同学们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了一首《绝句》。李嘉钰说,自己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点评

邱毅(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学习的意义绝不是获得知识,还是了解人与人如何相处的过程。劳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能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才能珍惜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才能体会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合作才能成功。

 

老师收到了孩子自制的花卷


在一堂秋收课上,北京市回民学校初二(3)班的王佳程双手沾满了泥巴,她的掌心里捧着几颗新挖出来的花生,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实话,拔花生比我想象的难多了。要经历铲、敛、分、翻、捡等一系列步骤。”她指了指自己的花生篮子,“我忙了一下午也没拔出来多少。”王佳程站起来环顾四周,“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马马虎虎处理了这几平米的地,可农民伯伯还要处理好几亩的花生地。花生好吃,可是拔花生真辛苦啊!”王佳程小心翼翼地把花生一颗一颗放进篮子,她笑称自己下次再吃花生的时候一定怀着感恩的心情。


育才学校的宋丽丽老师也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事:班上的同学在制作花卷课程结束后,特意给她带来了一个花卷。这个花卷带着孩子们的心意,宋丽丽说:“我吃得特别开心。”学生们看到了老师的付出和努力,也用自己的行动回馈了老师的关怀。


点评

郭涵(一零一中学原校长):孩子们只有将汗水滴入了土地,将专注力投入了馒头花卷的制作,对“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才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劳动中,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劳动果实,这绝不是课堂里的教育就可以达到的。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