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长江边上的武汉,相比于很多城市,并不讨喜,尤其是天气令人讨厌。作家池莉曾经写过武汉的热: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1956年的夏天,来武汉作报告,因为礼堂太热,报告安排在室外,就在东湖游泳池边上。于光远坐在游泳池边讲,热坏了,听报告的人倒还好,黑压压一片,站在游泳池里。
一个武汉移民在知乎上写了一个多月的日记,她写自己“对武汉的认同感并不那么强”,“虽然已经在武汉生活了很多年,但我不会炖藕汤,不怎么爱吃红菜苔,吃武昌鱼怕卡住,过早也很少选热干面,不会说武汉话,正宗的武汉话还有部分听不懂,每年去汉口的次数都是个位数,除了开车上班的路以外其他路几乎都不认。”
3月3日,她说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武汉人。“我是一个充满了悲伤,内心千疮百孔,为两千多个离去的武汉同乡而哭泣的武汉人。”
这一个多月以来,武汉和悲伤无限靠近,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也是不由分说地便产生。隔离空间里的人们空前向往那些日光下的拥抱、咵天、大笑,在樱花树下拍照,在路边摊吃热干面,在东湖堤岸看夕阳的武汉日常。
我们向读者发起了一次图片征集,试图还原这种记忆。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有的是在武汉求学的学生,有的是在武汉上学、工作并定居的“新武汉人”,还有的是只与武汉有擦身之缘的游客。
照片中,有读者记忆里的往昔,也有我们呈现的今日,有你一眼就能认得出的武汉地标:黄鹤楼、长江大桥,昙华林、湖北省博物馆……也有只属于武汉市井的江湖气,和同样有江湖气的武汉人。
春天来了,樱花盛开了,今天,我们想请你一起,再去看看武汉的记忆与现在。
编辑
武汉这座城市,标签太多,江湖、率性、够劲、够拽。但对于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和曾经路过这里的人来说,武汉最让人不舍的,是穿梭在老街巷中的生活百态,是戏谑中带着浓浓热情的人情味。
@团子 武汉人
三月的樱花,六月的江滩,十一月的荻花,还有逛不厌的江汉路和吃不腻的万松园……
编辑
编辑
@羊仔 初恋男友是武汉人
2016年冬天,我在武汉客厅看了苏打绿休团前的最后两场演出。2020年初,武汉客厅成了“方舱医院”之一。
编辑
编辑
@OV 在武汉求学
武汉的江、湖、人,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
编辑
编辑
@姜爵 武汉人
于四季轮转水深火热中,那些过早永远吊足我的胃口。
编辑
编辑
@李坦 游客
武汉最让人难忘的,当然是湖北省博物馆啦。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听说博物馆因为疫情闭馆了,希望越王勾践剑能早日“重见天日”。
编辑
编辑
@李 在武汉求学
2003年非典时,我们还是医学院里的一群医学生。今年,我们大部分的同学都在抗疫一线。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江汉关见证汉口开埠,也纪念武汉沧桑历史。关于武汉的宏大与雄伟,@Sharon 有着这样的注解。她曾在武汉封城前的十几天里一个人旅行,“我一个人迎着冷风站在黄鹤楼,眺望这座江湖之城,不远处的长江大桥清晰可见,车流滚滚。”她觉得,武汉就像这座城市里的人一样,不拐弯抹角,不虚张粉饰,踏实硬朗,安静能干。
@小七妈妈 武汉人
喜欢武汉的江湖和烟火气,难忘在这个城市拍下的每一份美好和回忆。
编辑
编辑
@Sharon 游客
1月9日到达武汉,在那里度过了三天四夜,一个人挤了几天地铁,几乎走遍了武汉三镇的景点。那时还没有沸沸扬扬的新闻,大家的脸上都是轻松。感慨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庆幸自己曾幸运地见过这座城市美丽的模样,我是武汉的过客,相信他日江湖再见。
编辑
编辑
编辑
@昏昏 游客
长江大桥上来来往往的有轨电车。
编辑
编辑
编辑
@咖喱 武汉人
夜幕降临前的桥,有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美丽。
编辑
编辑
@陈先生 “新武汉人”
每天生活在这座城市,每天也在记录这座城市。最难忘的事情是周末休息去看江滩的芦苇,芦苇没过几天就被砍了。
编辑
编辑
编辑
@但 在武汉求学
江汉路的美食,东湖绿道的美景,还有如图。
编辑
编辑
编辑
@刘刘 “新武汉人”
武汉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编辑
编辑
@小侃 游客
很怀念东湖的那一条长堤。
编辑
编辑
编辑
@阿才 湖北人
2019年12月31日从合肥回到武汉和朋友跨年,汉口火车站还如往常繁忙,这是新冠肺炎第一次登上热搜被大家看到。
编辑
编辑
编辑
在@季风 眼里,武汉是她见过烟火气最足的地方。那里的人会三三两两扎堆,坐在路边。“对,他们就什么都不做,也不讲话,就那么坐着,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来来往往的行人。甚至连送外卖的小哥也不着急,过红灯的时候还停下来,掏出手机给旁边的树拍个照。”在武汉,烟火气藏在每一碗热干面里,毕竟,一个月早餐不重样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李璇 在武汉求学
在这个城市遇到的人,定义了这个城市对我的意义。
编辑
编辑
@一只 “新武汉人”
武汉的里份里有这个城市最漂亮的春天。月季拥满墙角,爬山虎悄无声息地攀上屋瓴,温柔了这座城市里的楼宇。窄窄长长的巷弄里有最诗意的理想,也有生活最原生的气息。老太太们坐在家门口咵天晒太阳,猫咪挨家挨户悠闲串门,非常热闹。古着、茶社、纹身店,转个头就与随风飘荡的秋衣和裤衩互打照面。
编辑
@万平香 游客
昙华林的街头,有一个做糖人的老爷爷。
编辑
@阿猹 游客
乱窜的火舌、霸道的香味、粗俗的吃相、痛快的享受,这是我心中的武汉。
编辑
@季风 游客
去年在武汉,我路过一条小巷子,里面的人正在墙上画画。画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有点像他们自己吧。就拿一支笔,蘸蘸颜料,随便墙上甩几下,别说,画的还真好。一小伙子叼根烟,我去的路上就看着他坐在那里,回来的时候,烟没了,笔还动着。武汉这城很好,人也很好,我希望生活,也能对他们好。
编辑
@王潇 游客
户部巷卖白兰花的奶奶,岁月的年轮印在脸上,幽香却满身。
编辑
@糊涂小女侠 游客
武汉美食和武汉话一样让人难忘,喜欢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编辑
@Like 游客
武汉,真香!
编辑
编辑
水,在武汉拥有一千种形态,衍生出武汉的一千种风景。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江,从武汉中心穿城而过,城市里的湖泊星罗棋布。在武汉,夏天太热的时候,全民下水,在街上看见穿着泳衣抱着游泳圈的人大可不必惊奇。水滋养了这座城市,也给这座城市力量。
@憨憨 游客
长江上的船是武汉人民日常的交通工具。
编辑
编辑
@张埃及 武汉的常客
武汉的江,让人难忘。
编辑
@罗比悠悠 武汉人
武汉又热又躁,完全就是个朋克城市。这张照片是我在去年“跳东湖”活动中拍到的,这个活动的本意是保护东湖生态,找回儿时在东湖湖畔玩耍的乐趣。虽然武汉一刻不停地在变,武汉人却从未改变过对这个城市的喜爱。
编辑
@名扬泽煜 在武汉求学
17年夏天,我去武汉找一位摄影师拜师学艺。在长江二桥下面,我拍到了这位捕鱼的老人。
编辑
@牛怒 武汉人
我家门前的湖边,这时还有谁在“流连”。
编辑
@Faust 武汉人
去年春天,我邀请了曼谷和上海的朋友来武汉玩,带他们去武汉大学的时候,在一个广场看到有很多人放风筝、吹泡泡,我和朋友就也玩了一会儿。那天的天气特别好,武汉的春天很美,希望今年武汉的春天也能早点真正来到。
编辑
@小柒 游客
2017年,我去武汉出差,匆匆赶路时看到街头的城市标语是“武汉,每天不一样”,心里觉得有意思。现在,希望武汉的明天也不一样。
编辑
@任琳琳 山西省第八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武汉这座城市的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战疫情,习近平这样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战疫情,习近平这样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春天来了,我很想念武汉的烟火气 | 5
 春天来了,我很想念武汉的烟火气 | 5 养蜂人刘德成,无法再追花
 养蜂人刘德成,无法再追花 有人好几万,有人零自付,新冠肺炎医疗
有人好几万,有人零自付,新冠肺炎医疗 偷拍“第一大案”背后:色情网站根据清
偷拍“第一大案”背后:色情网站根据清 被误解的免疫系统
被误解的免疫系统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