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艺人被人无故预订航班机票,且围绕该行程已被编造出各种不实传闻,引发关注。媒体发现,不少网友发帖表示希望购买艺人个人信息,同时在这些帖子下,也聚集着一些涉嫌售卖明星信息的不法分子。有出售卖家称,内娱700多人的身份证信息可以7元出。
“700多人信息7元卖”,“批发”售卖个人信息的叫嚣猖狂至极。更让人愤慨的是,照此计算,平均每个明星艺人的身份信息,在“黑市”上还不值一分钱。当身份证等个人敏感信息,以如此近乎“免费送”的形式在网络公开兜售,刺痛的是每一位公民的神经。
买卖他人信息是违法犯罪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刑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收集、使用、非法买卖他人信息等行为及其法律代价,都作出了清晰规定。这一方面说明,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对违法并不畏惧,对犯罪抱有侥幸;另一方面也表明,严厉打击保护个人信息,具有常态性、复杂性、长期性,要时刻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种种行为做斗争。
过去的多起案例告诉我们,非法收集、买卖和使用个人信息,往往不是一时的孤立行为,而是有一条潜伏的专业产业链。这背后既有“需求端”的驱使,也有“供给端”的不法生意。因此,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就不能只是揪着“暗流”下涌动的黑色生意,同时也要对需求前端进行治理。要让那些试图购买和非法使用他人信息的人,清晰看到“雷区”的边界,明白伸手被捉的代价。
回到某艺人被人无故预订机票一事。在该艺人遭受个人生活困扰之时,竟然还有不少人发帖表示希望能够购买到艺人个人信息,这是多么无知无畏!网络平台和软件鼓励网友举报,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生态的同时,公安等部门更要展开深入调查,通过一起起的典型个案,逐步树立起法律“高压线”。
每个人的身份信息、生活轨迹等等,都受到法律保护。对于种种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漠视就是伤害,放任就是纵容。个体勇于维权,执法及时深入,法律果断公正,才能不断挤压掉买卖个人信息的罪恶勾当。

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主会场活动在广
重庆江津:“千米长宴”迎新年
多彩民俗迎新春
“十四冬”火炬传递活动在内蒙古呼伦贝
面向大众的地理与历史解释的
传承红色经典 汲取奋进力量 济南一中
中国核电与清华大学首个校级联合研究中
冷的边关热的血,他们用坚定的行动诠释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新年第一天,7.3万人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
列车上的联欢会 温暖春运回家路[组图]
各地多彩民俗迎端午
2023年高考拉开帷幕
缤纷色彩,尽在春日里的调色盘!
神州大地春来早
追思王希钟:他打造的角色形象“霸屏”
毛主席晚年指挥的最后一战,全世界为之
回顾“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复读14年只
“泰安好人”黄秀峰喜获“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