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部清宫戏《延禧攻略》、《如懿传》热播,掀起了全民对清朝文化的热议。从清宫流行的服饰、发饰、唇妆到两部剧角色对比PK再到乾隆、嫔妃演员古画对标,网友算是足足过了一把瘾。今天小编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清代宫廷画的历史,以及是当时清宫里唯一的洋人画家--郎世宁。
自从有了宫廷,就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绘画,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绘画是北宋宣和以后的又一繁盛期,画风独特而鲜明,作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清代宫廷绘画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然而,清宫廷画家很特殊,成分复杂,有汉族画家、旗人画家、传教士画家等。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演变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271cm,横142cm。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仿照前代,也在宫廷延纳画家进行绘画创作。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时只有画家供奉内廷,绘画事宜由内务府管理。雍正(1723~1735)时,内务府下设有画作,至乾隆(1736~1795)时,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置绘画、画样设计、雕刻等多方面的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对宫廷画家的管理制度已渐趋完善、严密。作为宫廷画家,须有朝臣、地方官荐举,或通过献画自荐,并经考核方能进宫供职。初为试用期,待正式供职后,根椐画家画艺的高下,作画是否勤勉,对他们的待遇分为3等月薪:1等银11两,2等银9两,3等银7两。画家作画必须先画出草图,经皇帝过目审阅同意后,方能正式落墨;对画家的奖惩也有一定的制度。
清宫廷绘画分为3个发展时期:顺治、康熙朝为初创阶段;雍正、乾隆朝为鼎盛阶段;嘉庆朝以后为衰落阶段。其盛衰与清代国力的消长相一致。
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装饰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绘画4类。纪实绘画包括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图景和记录当时重大事件的画幅如《康熙皇帝朝服像》《康熙南巡图》《雍正皇帝祭先农坛图》、《雍正皇帝临雍图》、《乾隆皇帝岁朝图》、《乾隆孝贤皇后朝服像》、《道光皇帝行乐图》等均为代表作。装饰绘画包括大量粘贴于宫殿墙壁和案头观赏的山水、花鸟画。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不多。宗教绘画,佛道题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西藏嘛教艺术的影响,颇具特色。帝后肖像画上作者不署名款,其余作品署款有固定格式,须用工楷字体书写,画家姓名前必冠以“臣”字,如“臣丁观鹏奉恭绘”、“臣郎世宁恭画”。纪实绘画中人物肖像、服饰、武备、仪仗、阵式、舟车等的描绘具体写实,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部分山水、花鸟画往往描绘塞外景物,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欧洲传教士画家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传统画风之外,别具风格。清代宫廷绘画作品与过去各代画院绘画作品一样,宫廷富贵气息浓厚,用笔细密繁琐,色彩浮华艳丽,格式严整少有变化,这些均是它的弱点。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194.8cm,横116.2cm。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乾隆元年,档案记载中出现了“画院处”与“如意馆”,承办宫廷绘画活计的职能开始由画作向画院处转移。经过不断的发展,绘画处逐渐从画作的系统中脱离出来,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画院处,由它系统而有效地管理着各绘画处。
在画院处的统一管理下,此时期的绘画处与以前画作管理下的绘画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画院处管理下的绘画处在数量上比雍正时期要多。除雍正时期已有的芰荷香绘画处外,还新增了咸安宫、启祥宫、南薰殿、化日舒长、春雨舒和、深柳读书处等绘画处。
第二,职业画家也增多。如芰荷香绘画处有周鲲、金昆、张雨森等人:咸安宫绘画处有金阶、戴洪、卢湛、余省、余樨、马图、陈基、王方岳等人。
第三,此时期威安宫绘画处取代了雍正时期慈宁宫绘画处的地位。
乾隆二十年以后,画院处人员减少、规模变小、职能缩小,地位已今非普比。此时的如意馆刚好相反,如意馆逐渐担负起宫廷绘画活计的承办与管理,成为有实无名的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意馆的绘画职能在增强。其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建制不断扩大。这一阶段隶属如意馆的宫廷画家多为汉族画家,另有五名传教士画家。他们擅长山水、人物、楼阁、花卉、虫鱼、鸟兽等,并参酌中西,成为承办宫廷绘画活计的核心力量。
三朝宫廷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如懿传》截图
意大利人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来中国传教,受到康熙皇帝礼遇,入宫成为宫廷画家,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郎世宁在康熙时的绘画,虽无档案记录可查,但从雍正元年开始,直到乾隆31年,几乎每年都有郎世宁绘画活动的详细记录。郎世宁的作品,有中国水墨画,也有油画、水彩画和珐琅画,其画风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宫廷画风格。为迎合各个皇帝的喜好,郎世宁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画技。康熙不喜欢油画,更无法接受西画中的透视法。为此,郎世宁学习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高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能修改润饰,笔法稍有踌躇,便前功尽弃。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郎世宁用他的画笔记录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归顺的少数民族头领等。郎世宁更将乾隆一生的大事,诸如战争、狩猎、宴会等场面尽皆入画,最好的作品之一《哈萨克贡马图》,画面生动逼真,挥洒自如。郎世宁还奉命绘制过一幅著名的帝后与11名妃嫔在一起的图像《心写治平》。据说乾隆也只看过该画三次,然后将画封存,降旨说如有人偷看该画,必凌迟处死。
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并不能代表那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国工笔绘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文献记载,郎世宁的画法被称作“线画法”,代表了当时宫廷的主流画派。郎世宁将自己摸索成功的新体画,传授给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等人,同时将欧洲油画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画师,为清朝宫廷培养了众多兼通中西画艺又各有专长的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中国度过了51年时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于大半生都在中国生活,郎世宁的作品内容也几乎都是中国的人和事。
清代宫廷画市场概况

《康熙南巡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了解了当时清朝宫廷画的发展演变之后,如今在拍卖市场上,宫廷画又有着怎样的市场行情呢?
早在2008年的北京中嘉秋拍,清宫廷御用洋画家郎世宁宫廷纪实图《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就拍出1亿5840万的天价,2015年郎世宁的宫廷人物画《纯惠贵妃朝服像》以1亿3740万高价惊艳全场,2016年郎世宁的宫廷神骏图《八骏图》以1亿1741万艳压群芳,2017年,王原祁的作品《仿黄子久浅绛山水》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以高于最高估价10倍的4847.5万港元成交价夺得成为“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价格之最。在去年的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中,郎世宁与 金廷标合作的《火鸡图》以咨询价形式上拍,4500万元起拍,6200万元落槌,加佣金7130万元成交。宫廷画在拍场上逐渐赢得耀眼光芒缔造了市场需求。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价格多则过亿元,少则数十万元。价格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与画家当时在政治和绘画上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时与作品本身的水平和市场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代表着当时帝王文化的品位与审美取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山中送教
 山中送教 山东沂水县富网格员争做最美“逆行者”
山东沂水县富网格员争做最美“逆行者” 山东郯城:战“疫”也丢不掉贫困户
山东郯城:战“疫”也丢不掉贫困户 郭凤学:一腔热血为民情 众志成诚克时
 郭凤学:一腔热血为民情 众志成诚克时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慕军祿:负重前行的老兵
 慕军祿:负重前行的老兵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习近平考察火神山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和
习近平考察火神山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和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