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书画 > 书画欣赏
投稿

后宫剧“霸屏” 清代宫廷画备受青睐

2018-08-28 00:05:59 来源:综合人民网、中国网、齐鲁晚报、艺术市场通讯等报道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随着两部清宫戏《延禧攻略》、《如懿传》热播,掀起了全民对清朝文化的热议。从清宫流行的服饰、发饰、唇妆到两部剧角色对比PK再到乾隆、嫔妃演员古画对标,网友算是足足过了一把瘾。今天小编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清代宫廷画的历史,以及是当时清宫里唯一的洋人画家--郎世宁。

自从有了宫廷,就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绘画,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绘画是北宋宣和以后的又一繁盛期,画风独特而鲜明,作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清代宫廷绘画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然而,清宫廷画家很特殊,成分复杂,有汉族画家、旗人画家、传教士画家等。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演变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271cm,横142cm。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仿照前代,也在宫廷延纳画家进行绘画创作。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时只有画家供奉内廷,绘画事宜由内务府管理。雍正(1723~1735)时,内务府下设有画作,至乾隆(1736~1795)时,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置绘画、画样设计、雕刻等多方面的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对宫廷画家的管理制度已渐趋完善、严密。作为宫廷画家,须有朝臣、地方官荐举,或通过献画自荐,并经考核方能进宫供职。初为试用期,待正式供职后,根椐画家画艺的高下,作画是否勤勉,对他们的待遇分为3等月薪:1等银11两,2等银9两,3等银7两。画家作画必须先画出草图,经皇帝过目审阅同意后,方能正式落墨;对画家的奖惩也有一定的制度。

清宫廷绘画分为3个发展时期:顺治、康熙朝为初创阶段;雍正、乾隆朝为鼎盛阶段;嘉庆朝以后为衰落阶段。其盛衰与清代国力的消长相一致。

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装饰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绘画4类。纪实绘画包括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图景和记录当时重大事件的画幅如《康熙皇帝朝服像》《康熙南巡图》《雍正皇帝祭先农坛图》、《雍正皇帝临雍图》、《乾隆皇帝岁朝图》、《乾隆孝贤皇后朝服像》、《道光皇帝行乐图》等均为代表作。装饰绘画包括大量粘贴于宫殿墙壁和案头观赏的山水、花鸟画。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不多。宗教绘画,佛道题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西藏嘛教艺术的影响,颇具特色。帝后肖像画上作者不署名款,其余作品署款有固定格式,须用工楷字体书写,画家姓名前必冠以“臣”字,如“臣丁观鹏奉恭绘”、“臣郎世宁恭画”。纪实绘画中人物肖像、服饰、武备、仪仗、阵式、舟车等的描绘具体写实,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部分山水、花鸟画往往描绘塞外景物,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欧洲传教士画家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传统画风之外,别具风格。清代宫廷绘画作品与过去各代画院绘画作品一样,宫廷富贵气息浓厚,用笔细密繁琐,色彩浮华艳丽,格式严整少有变化,这些均是它的弱点。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194.8cm,横116.2cm。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乾隆元年,档案记载中出现了“画院处”与“如意馆”,承办宫廷绘画活计的职能开始由画作向画院处转移。经过不断的发展,绘画处逐渐从画作的系统中脱离出来,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画院处,由它系统而有效地管理着各绘画处。

在画院处的统一管理下,此时期的绘画处与以前画作管理下的绘画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画院处管理下的绘画处在数量上比雍正时期要多。除雍正时期已有的芰荷香绘画处外,还新增了咸安宫、启祥宫、南薰殿、化日舒长、春雨舒和、深柳读书处等绘画处。

第二,职业画家也增多。如芰荷香绘画处有周鲲、金昆、张雨森等人:咸安宫绘画处有金阶、戴洪、卢湛、余省、余樨、马图、陈基、王方岳等人。

第三,此时期威安宫绘画处取代了雍正时期慈宁宫绘画处的地位。

乾隆二十年以后,画院处人员减少、规模变小、职能缩小,地位已今非普比。此时的如意馆刚好相反,如意馆逐渐担负起宫廷绘画活计的承办与管理,成为有实无名的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意馆的绘画职能在增强。其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建制不断扩大。这一阶段隶属如意馆的宫廷画家多为汉族画家,另有五名传教士画家。他们擅长山水、人物、楼阁、花卉、虫鱼、鸟兽等,并参酌中西,成为承办宫廷绘画活计的核心力量。

三朝宫廷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如懿传》截图

意大利人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来中国传教,受到康熙皇帝礼遇,入宫成为宫廷画家,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郎世宁在康熙时的绘画,虽无档案记录可查,但从雍正元年开始,直到乾隆31年,几乎每年都有郎世宁绘画活动的详细记录。郎世宁的作品,有中国水墨画,也有油画、水彩画和珐琅画,其画风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宫廷画风格。为迎合各个皇帝的喜好,郎世宁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画技。康熙不喜欢油画,更无法接受西画中的透视法。为此,郎世宁学习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高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能修改润饰,笔法稍有踌躇,便前功尽弃。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郎世宁用他的画笔记录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归顺的少数民族头领等。郎世宁更将乾隆一生的大事,诸如战争、狩猎、宴会等场面尽皆入画,最好的作品之一《哈萨克贡马图》,画面生动逼真,挥洒自如。郎世宁还奉命绘制过一幅著名的帝后与11名妃嫔在一起的图像《心写治平》。据说乾隆也只看过该画三次,然后将画封存,降旨说如有人偷看该画,必凌迟处死。

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并不能代表那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国工笔绘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文献记载,郎世宁的画法被称作“线画法”,代表了当时宫廷的主流画派。郎世宁将自己摸索成功的新体画,传授给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等人,同时将欧洲油画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画师,为清朝宫廷培养了众多兼通中西画艺又各有专长的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中国度过了51年时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于大半生都在中国生活,郎世宁的作品内容也几乎都是中国的人和事。

清代宫廷画市场概况

《康熙南巡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了解了当时清朝宫廷画的发展演变之后,如今在拍卖市场上,宫廷画又有着怎样的市场行情呢?

早在2008年的北京中嘉秋拍,清宫廷御用洋画家郎世宁宫廷纪实图《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就拍出1亿5840万的天价,2015年郎世宁的宫廷人物画《纯惠贵妃朝服像》以1亿3740万高价惊艳全场,2016年郎世宁的宫廷神骏图《八骏图》以1亿1741万艳压群芳,2017年,王原祁的作品《仿黄子久浅绛山水》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以高于最高估价10倍的4847.5万港元成交价夺得成为“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价格之最。在去年的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中,郎世宁与 金廷标合作的《火鸡图》以咨询价形式上拍,4500万元起拍,6200万元落槌,加佣金7130万元成交。宫廷画在拍场上逐渐赢得耀眼光芒缔造了市场需求。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价格多则过亿元,少则数十万元。价格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与画家当时在政治和绘画上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时与作品本身的水平和市场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代表着当时帝王文化的品位与审美取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