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陈诚的两次婚姻

2019-01-23 01:52:44 来源:广东政协网 作者:冯杰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从东征时的炮兵连长到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后的“行政院长”“副总统”和副总裁,陈诚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往不少著作和回忆文章指出,陈诚因为结识了谭延闿的女儿谭祥,所以狠心抛弃糟糠之妻吴舜莲。然而,随着《吴子漪回忆录》《陈诚先生书信集》《陈诚先生日记》的相继出版,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并非广为流传的薄情郎故事。

  【父母包办,原配一度自寻短见】
  1917年冬,陈诚从浙江第十一师范毕业,父亲陈希文时任青田敬业小学校长,无论校中同事如何劝解,避嫌的立场毫不动摇。陈诚不想父亲为难,便选择一所农村小学教书栖身。第二个学期,终究不甘寂寞的陈诚默默离开家乡,只身前往杭州插班进入体育专门学校。陈希文接信勃然大怒,责怪儿子瞎折腾,陈诚好友吴子漪也是敬业小学老师,急忙打起圆场:“陈辞修为青田未来大伟人,不可以眼前得失论之。”同校的孙潜贞在一旁笑谓:“令妹为鹤溪良女子,以大伟人配良女子,天作之合。”陈希文怒气顿消,笑着要立许婚约,后经孙、吴二人从中奔波,富裕的吴家答应了这门婚事。
  1919年10月,陈诚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学校第八期炮兵科。据吴子漪回忆,第二年盛夏,陈诚利用放暑假的机会,从保定一路赶到温州与其会合,载着满满的嫁妆一同搭船归返,船夫划后桨,他划前浆,“风平浪静,舟行甚速,天方发白,已驶抵青田城”。起初,陈诚、吴舜莲过得倒亦和谐,但五个月后,丈夫南下广东发展,随后又北上继续学业,妻子长久独守空房,从此聚少离多。1924年5月,陈希文病重,陈诚急匆匆返回青田,父亲不幸已先一日病逝,作为长子一天亲奉汤药都没赶上,心情可想而知,短暂的相聚自然顾不上儿女之情。
  1926年4月,陈诚奉调黄埔军校炮兵科科长,旋即感到身体虚弱,请假回家休养。或许是长期分居造成情感上的隔阂,竟然是在母亲洪氏的好说歹说之下,勉强跨入房门。陈诚的冷漠势必遭到妻子言语上的宣泄,争吵间双方都不愿意试着理解对方,吴舜莲一气之下,用剪刀刺破喉咙,以死相抗。陈母听到争吵声赶来,看到满地鲜血,顿时惊慌万状,多亏某走方郎中及时出手,“先给止住了血,再用活鸡去毛,剥下鸡皮糊贴在伤口,敷上金疮伤药”,送往温州医院救回一命。
  北伐在即,陈诚灰头土脸由浙返粤,准休养三个月,留守后方待命。吴子漪当时已是黄埔军校军医处总务科科长,也未随军参加两湖地区的战事。不久,有一位青田同乡来黄埔访友,陈诚夫妻斗口引发的家暴事件不胫而走,吴子漪得知妹妹如此惨状,不禁饮泣吞声,随即写了一封信痛责陈诚“丧心病狂,躯壳虽在,心肝五脏已死”。作为好友知己,吴子漪又激励陈诚“昨死今生,痛改前非,努力奋斗,前途事业不可限量”。然而,不管怎么说,陈诚与吴舜莲的婚姻事实上已再难挽回。
  【协议“加娶”,宋美龄牵线做红娘】
  1928年初,陈诚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独居大城市,内心十分渴望身边能有一位佳人陪伴。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提出离婚想法,透过友人试探吴家反应,不料吴子漪激动万分:“家父头白,舍妹惨遇,见者涕泣,闻者酸心,上天入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杀父之事可为,杀妹之事可为,天下何事不可为,陈做陈官,我讨我饭。”无奈之下,陈诚想到“解铃还须系铃人”,又辗转通过孙潜贞寻求妥善解决之法。
  4月上旬,孙潜贞拉着吴子漪回到青田湖云、高市住了几日,老先生一番苦口婆心,总算取得吴家的相当谅解,吴舜莲愿意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义下,允许陈诚另行加娶,以续香火。经过赵淳如等几位同乡好友的居中奔走,具体办法也随之成立。陈诚亲笔写下字据:“莲允加娶,永不变渝此心;如陈遗弃莲,立‘不离婚字’一纸。”吴子漪也替妹妹录下誓言:“莲自动允陈加娶。如莲控告陈重婚,立‘离婚字’一纸。”这份协议,后由吴子漪、赵淳如共同出面,存放于上海四行储蓄会保险箱,编号“漪如记甲七百三十二号”。显而易见,此种文字不过是一种变通诠释,陈诚和吴舜莲的婚姻从此“名存实亡”。因为是“加娶”而非“离婚”,所以吴舜莲仍以“媳妇”的身份暂住高市陈家。
  1930年8月,陈诚升任第十八军军长,赵淳如、吴子漪先后帮忙组织第十八军驻上海和驻武汉办事处。岁末的一日,三人来到武昌城内的宁波菜馆午餐,几杯酒下肚,赵淳如有意无意地怂恿陈诚“加娶”妻子进门。虽然一年多的时间已过去,陈诚毕竟还有所介怀,尤其是吴子漪在场,更不便畅所欲言,只说了些客套话。吴子漪比较尴尬,但站在朋友立场,既然舜莲允许“加娶”,也劝陈诚放下顾虑,弥补人生缺憾。
  事情传开后,出于关心部下也好,笼络亲信也罢,蒋介石、宋美龄打算给陈诚撮合一门亲事。原来,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1930年病逝前,曾嘱托蒋、宋,为其三女谭祥物色一位乘龙快婿。谭祥又名曼怡,1906年生,品貌端庄,聪慧过人。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学成后,初在智仁勇女校教英语,由于受到蒋、宋的器重,聘其在国民革命军遗族子弟学校任教。
  谭延闿任行政院院长时,和蒋介石关系甚好,曾认宋母倪桂珍为干娘,宋美龄对谭十分尊重。当初蒋介石向宋家求婚时,宋美龄就表示说:“非谭延闿做媒我不嫁。”谭延闿经常到蒋介石私邸漫谈,每去必带上谭祥。谭延闿去世后,谭祥经常登门看望蒋氏夫妇,称蒋介石为爸爸,称宋美龄为妈妈,蒋氏夫妇对她视如己出,十分钟爱,又将她收为义女。有这层层关系,可谓“亲上加亲”。
  【情意绵绵,未婚夫妻鱼雁传书】
  1931年1月24日,南京街头遍地是西北风吹落的梧桐叶子,在蒋、宋安排之下,陈诚风尘仆仆地从岳阳驻地赶回,如约而至。第十八军的工作进展是蒋介石和陈诚的开门话题,宋美龄一出场,谈话内容便随之转移。稍事寒暄后,侍卫官轻轻推开官邸大门,引来两位年轻人——上海兵工厂的工程师谭伯羽和他的妹妹谭祥。
  初次见面,谭祥看上去体态丰满,皮肤白皙,举止落落大方,言辞间无不透露出知书达理的内在涵养。陈诚虽然身材矮小,穿上笔挺的崭新戎装倒也显得英气十足。这场相亲会的具体细节不为人知,但从后来的恋爱过程看,彼此对对方都是满意的。
  大约2月中下旬的时候,陈诚和谭祥开始鱼雁传书。陈诚最初不厌其烦地谈革命、谈主义、谈抱负,当他得知谭祥身染微恙,立即嘘寒问暖:“惟不知你的病体已完全恢复否?我希望给你一点空闲的时间来休养,曼意(陈诚对谭祥的爱称)我几乎时时为你作这样的祈祷。”4月下旬,陈诚因公去南京,期间与谭祥多次会面,但临走时匆忙,没来得及辞行,他在信中写道:此次在京,我们能得到多次的晤面,和长时间的谈话。在精神上感觉得有无限的兴趣,在知识上更觉得增加了许多的经验,真可谓胜读十年书。”
  是年5月,陈诚出席国民会议,逗留南京20余日,两人的感情迅速升华。22日,蒋介石、宋美龄为陈诚、谭祥举行了订婚仪式,透过媒体报道,一时成为城中话题。临别时,谭祥依依不舍地送至码头,直至未婚夫登上安庆轮,消逝在水天一线。舟次芜湖、安庆、汉口,陈诚迫不及待地接连寄出五封信,落款总是情意绵绵:敬祝你平安,并寄给你许多吻,你的辞修。”
  自此以后,这对未婚小夫妻的书信往还更是频繁。6月上旬,陈诚抵达江西抚州参战,谭祥不禁担忧起未婚夫。陈诚总是想着法子安慰谭祥:“好妹妹请你放心,不要想,不要念,更不准哭。给你寄一个甜蜜的吻,你如果不听我的话,那你就要把甜吻寄还我。”甚至还拿蒋介石、宋美龄的恩爱开起玩笑:“听说有一次蒋先生给夫人拍一封电报,是蒋先生亲译的。将电稿放在抽屉里,看一字译一字。看见有人进他的房内,即刻将抽屉关好。你看好笑否?”
  【新夫人大方得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1932年元旦,陈诚、谭祥这对新人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先在南京励志社举行婚礼仪式,男女双方主婚人均为叔叔长辈,男方陈登选,女方谭泽闿。同日又在上海霞飞路405号俄国饭店摆下宴席,招待沪上亲朋好友。不过,撮合这段姻缘的蒋氏夫妇缺席了,因为“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宁粤纷争的缘故,蒋介石下野归里,只好转托宋子文代送贺仪五千元,另送礼物约价千元之数。
  鲜为人知的是,结婚之前发生的一场风波,差一点造成这段姻缘烟消云散。当时不晓得是什么人,捏造吴子漪致信谭祥,甚至冒用吴家名义致电谭泽闿,内容“似老太婆骂街,不可言状”。谭泽闿愤愤不平,陈诚有口难辩,好友赵淳如电邀吴家速来说明真实情况,碰巧吴子漪本人在温州,一时不克赶来平息事态。赵淳如无奈伪造了一纸假离婚书,总算勉强蒙混过关。事后,吴子漪亲向谭家和盘托出“加娶”真相,终获谅解,谭祥后来一直尊称子漪为“内兄”。
  1934年4月,陈诚和谭祥同回青田高市探望母亲,谭祥纡尊降贵,连唤吴舜莲“姐姐”,倒使吴舜莲局促不安,低头无语。陈诚后在青田县城新寺巷20号兴建一座洋房,并请吴稚晖题写了“静者越”的门台额。1942年春夏,吴舜莲离开高市,迁入县城新居,她的嫡侄吴泽民回忆,陈诚每月邮汇壹佰银圆给(姑妈)吴舜莲作生活费用”。1949年6月,吴舜莲离开青田去台湾,1978年病故,终年82岁。
  陈诚旧部宋瑞珂曾三次见过谭祥,印象都极好:她出身于显贵家庭,却终生和陈诚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不插手陈诚的政治活动,甚至不以夫人身份公开露面,更不浓装艳抹。平时穿着与一般妇女服装一样,布旗袍和布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谭祥实际上还是一位很有决断的女性。1943年10月10日,时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突然“呕血盂许,旋便血,全身发冷,肌肉痉挛,渐不省人事”。谭祥请来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兼昆明办事处主任倪葆春,初步确诊十二指肠溃疡,赶紧注射吗啡针急救。云南省主席龙云出于关心,推荐了许多医生,谭祥认为倪大夫既对症施治,不可方药乱投,婉言谢绝。陈诚晚年坦言,“是夜内人若不在昆明,情况就危险了”。
  相濡以沫30多年,陈诚和谭祥的婚姻生活一直幸福美满,他们共育有四男二女:长子履安,次子履庆,三子履碚,四子履洁;长女幸,次女平。1965年3月,陈诚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8岁。谭祥相对高寿,1989年离世,享年83岁。
  陈诚病危时,他自知时日不多,便招来长子陈履安代笔口授遗言。这份遗嘱在当时的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身为“副总统”的陈诚,对“反共”或者“反攻”这类词语只字未提。据说蒋介石看了陈诚的遗嘱后,默然了好几天,蒋的亲信们暗示谭祥是否能修改一下遗嘱。谭祥听后不为所动,说:“辞修的遗嘱如果一定要发表,就只能按照他生前的口授原件,如果感到这样公布不合时宜,也可以不发表。不过要发表就只能如此了!”消息反馈给蒋介石后,他思忖良久,最后还是批准“照原件发表公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陈诚长子陈履安曾是宝岛政坛知名人物,官至台湾当局“监察院长”,近几年屡屡造访浙江青田,充分肯定祖国大陆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关心家乡教育事业且贡献良多。
  (作者系文史学者)
责任编辑: 任志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