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前往三苏祠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敬仰、汲取、借鉴,三个关键词意味深长。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一门三进士”,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三苏父子携手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
总书记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这次实地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自信又谈到道路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带领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旁征博引、取精用宏,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情怀,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华文化智慧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向世界热忱推介中国的“金色名片”;在数次出访考察中,以兼容并蓄的胸襟,展现出中国对其他文明的尊重欣赏,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心怀敬仰、善于汲取、广泛借鉴,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精华的源头活水,滋养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润泽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品德修养,孕育出大江东去的英雄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六大奥运冠军领衔中国跳水队出征世锦赛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完成第1500批护航任务
雄安新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众
乡村娃唱响京韵人生
“太空新人”蔡旭哲:为了这一刻等待12
“冰墩墩”送清凉夸咱“马头好”
河北迁西县残联打造“共享阳光 传递温
浓情端午送清凉暖警心 延安乘警尽全力
香港,革故鼎新谋发展
端午假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菜篮子”
福建华安:晚稻插秧农事繁忙 千亩梯田
内蒙古发现约1.25亿年前恐龙化石
看,日晕!
乐享春光
春暖花开景宜人
开学遇上冬奥 我们一起加油!
毛主席带李银桥去白云山庙,老和尚神秘
探访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奉命赴山东 抗
济南三中兴晨:5小时连续在岗服务千余人
那个28岁就退休的郭宇,如今过得怎么样